5月15日,针对公司抗阿尔茨海默症药甘露特钠GV-971(中国商品名:九期一)国际三期临床将暂停实施一事,绿谷制药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不会放弃其布局国际化市场的远期目标,各项条件成熟后将会重启国际三期多中心临床研究。据了解,九期一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研发。2019年1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九期一上市注册,填补了这一市场17年来的空白。绿谷制药此前也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绿谷制药常务副总经理李金河曾表示,公司计划在2024年完成有关工作,九期一2025年能够全球注册上市。不过,此次国际三期临床暂停或让2025年全球注册的计划进一步延长。

图片来源:绿谷制药官微

入组困难、高脱落率

国产抗阿尔茨海默症药出海受阻。根据绿谷制药官网发布的公告显示,受疫情带来的患者脱落率增加及资金紧张等因素影响,获FDA批准实施的甘露特钠GV-971(中国商品名:九期一)国际三期临床将暂停实施。

绿谷制药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九期一国际三期临床暂停的主要原因为全球新冠疫情反复导致患者脱落率增加,导致研究质量降低,研究成本增加;融资难度加大,销售现金流受疫情影响难以持续支持逐步扩大的临床研究资金需求,采取保守策略。

九期一是全球首款靶向脑肠轴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菌群异常代谢产物,从而减轻脑内神经炎症。2019年11月2日,九期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上市,“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自2018年10月开始,绿谷制药便开始计划九期一的国际三期,第一次向全球公布研究结果,同时启动研究计划。2021年4月,绿谷制药常务副总经理李金河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九期一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已经完成首例患者给药,整个临床研究预计2024年完成,2025年全球注册上市。

疫情给国际三期临床带来一定压力。根据公告,九期一国际三期临床在2020年疫情暴发时启动,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病人筛选和入组的困难。除影响入组外,由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程较长,需长期随访且大多数环节需要到院实施以保证临床数据的可靠和科学疫情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这些试验条件。

招募延迟,难以制定远程随访程序的困难等均是导致临床试验推迟或暂停的因素。神经病学专家Jeffrey Cummings在一篇评论文章中提到,许多与COVID相关的问题影响了试验场所,包括临时或永久关闭试验场所、招募延迟、参与者不愿到现场进行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测试、患者和护理相关人员决定停止参与试验、难以向未访问站点的参与者提供药物、难以提供足够的防控条件以及制定远程随访程序的困难等。

绿谷制药方面表示,基于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开展主观认知功能评估的特点和需要,当下疫情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地反复暴发造成更多已入组受试者不能定期参与线下访视,脱落率正在呈递增趋势,临床研究质量风险和研究成本都在逐步增加。

未放弃布局国际化市场

融资难是九期一出海按下暂停键的另一原因。绿谷制药方面表示,九期一国际三期临床研究启动后企业为九期一国际三期临床研究提供持续资金保障,并启动了资本市场融资计划。但已启动的融资受2022年初国际局势及医药资本市场寒冬影响未能即刻到位。

九期一上市之初,一度卖断货。2020年1月,据药通社PharmaNews报道,第一批九期一在各地药房已卖断货。这距离其正式上市销售不过10天的时间。据了解,九期一单盒药物(150mg14粒3板)定价为895元,如果按照药物说明书服用,每月药费约3580元,一年约4万余元。

2021年12月,九期一被纳入医保目录后,按每月4盒计算,用药费用将由原每月自费3580元降至1184元,以全国门诊均50%医保报销比例计算,患者每月自付不到600元,直接用药负担大幅降低。

绿谷制药方面表示,在销售现金流回笼方面,九期一尽管在2020年上市之初供不应求,但由于随后的疫情反复导致国内销售也面临不小阻力。“实际上,因疫情影响,九期一于年前被纳入医保后进院销售的节奏也有所放缓,对国内的现有业务产生较大冲击,也难以同时支撑国际临床项目逐步扩大的资金需求。”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此次国际三期临床暂停,九期一2025年全球注册上市的进度也将进一步延长。“不会放弃其布局国际化市场的远期目标,各项条件成熟后将会重启国际三期多中心临床研究”,绿谷制药方面说道。尽管国际三期临床暂停实施,但绿谷对于九期一的未来与国际化仍旧保持乐观。“短期疫情初步缓解后,绿谷计划加速九期一进入医保后的市场与医院准入工作,将资金与精力先聚焦在中国的千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