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12月央行降准的背景下,市场关注后续降息的可能性。我们通过梳理2008年以来3轮宽松周期,总结了四个降息的条件。
2008年以来的历次降息满足皆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国内没有全局性通胀压力:即全局性通胀(如2011年)压力下行,或通胀低位(如2014-2015年),或结构性通胀(如2018-2019年);
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过去三轮降息基本对应着2012年、2014-2015年、2018-2019年三轮中国经济下台阶;
海外缺乏上行动力,整体偏弱;
海外货币政策环境边际宽松。
对比历史经验,看本轮降息的环境:
通胀:压力缓解,“双控”约束下降后,上游涨价动力已放缓;
国内经济:2022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地产拖累持续;
海外经济:美国或有韧性,但新兴市场受疫苗分布不均复苏仍不稳;
海外货币政策环境:联储Taper已在预期内,能否如期加息需观察,且央行强调“以我为主”。
从节奏来看,央行降息的时点或被提前。
2022年1季度稳增长压力较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增长态度明确,且“点名”财政提前+货币配合。
从存量债务角度,降息空间有多大?
本轮央行政策反映函数需关注的特殊变量:存量债务化解;
假设未来付息压力不变,或中国宏观杠杆率维持“基本稳定”,那么利率水平(全社会付息率)或有50~100个基点的下行空间。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债市:短期对信用债利好或大于利率债,利率债或受货币政策宽松+稳增长预期的两面影响,而稳增长效果需待1季度之后才能确认;
股市:货币政策宽松+稳增长预期,对股市或可以更加乐观;
后期跟踪:下半年,政策刺激如果推升全局性通胀,制约货币宽松。
风险提示:新冠病毒变异超预期,疫情对经济影响超预期风险。
(作者为兴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