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棱镜
【资料图】
作者:肖望
一则社交媒体上的「破产」传言,竟让投行巨头瑞士信贷集团瞬间「灰头土脸」。
10月初,澳洲广播公司商业记者David Taylor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据可靠信源称,一家主要的国际投行在崩溃边缘。有投资人士转发该消息并猜测称,诸多迹象指向瑞信。随后,相关消息被大量转发,进而引发了一定程度的投资者恐慌。
瑞信集团已有超过160年经营历史,是瑞士第二大银行,同时是全球第五大投行。不过,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市场已经不再迷信「大而不能倒」。
同样都是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的国际型投行,市场甚至有声音担忧,瑞信会成为「下一个雷曼兄弟」吗?后者也曾是历史悠久的全球大型投行之一,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因不动产抵押贷款衍生品投资失利,轰然倒塌。2015年时,类似的担忧还曾落在当时巨亏的德意志银行身上。
瑞信正在向投资者、客户力证其流动性充裕、资本实力雄厚。10月7日,其宣布了一项30亿瑞士法郎的债券回购计划,当天,股价大涨13.05%。
这次,瑞信会顺利摆脱「下一个雷曼兄弟」的魔咒吗?
破产传闻始末尽管2天后,传言始作俑者David Taylor就删掉了社交媒体上的发言,但在脆弱的市场情绪下,其掀起的惊涛骇浪短时期难以平复。
许多人指出,记者David Taylor的发言不合规甚至错误,但市场将破产传言联想到瑞信,正是这家老牌投行近两年业务亏损严重、频频踩雷的连锁反应。
瑞信7月末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第二季度税前亏损达16亿瑞士法郎(约合17亿美元),营收同比下降29%。这一亏损幅度,远超市场此前预计的2.06亿瑞士法郎,且是瑞信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亏损。
不仅如此,瑞信还发布了今年的第三次盈利预警,称市场波动推迟了盈利复苏,公司将加快实施削减成本的措施。
与此同时,瑞信的股价已创下近30年来新低。今年以来,其一路下跌近60%。
受舆情影响,瑞信五年期信贷违约掉期(CDS)更是一度飙升100个基点,达到375个基点。这意味着,投资者认为瑞信无力偿还债务的可能性较高,处于恐慌状态。
今年8月,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瑞信的无抵押债券评级从A1下调一级至A2,并维持负面展望。
穆迪在评级报告中指出,大额诉讼费用可能在中期成为现实,进一步延迟其盈利恢复;受运营和执行风险上升,集团资产风险状况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投行部门可能会出现重大减值。
穆迪预计,瑞信今年亏损将扩大至30亿美元,核心资本充足率可能会低于13%的关键水平;并指出,不断恶化的市场环境,已经影响到拟出售业务的潜在变现价值。
瑞信高管向大客户、交易对手,以及投资者重申,银行拥有强大的流动性和资本状况,以此回应外界对其财务实力的担忧。瑞信首席执行官 Ulrich Krner表示,不要将其股价表现与资本实力和流动性混为一谈。
在海外市场,投资者们为此争论不休。
贵金属市场分析机构Goldmoney 研究主管 Alasdair Macleod称,瑞信并不是唯一一家市净率预警的大型银行,包括德银、巴克莱、渣打等多家银行市净率也都低于40%。如果它们其中一个失败了,那么其他机构的情况也会受到质疑。
有投资者认为,股价不是偿付能力的指标。但其他投资者反驳道:一家银行称他有价值100美元的现金和资产,你现在可以花25美元买下它。那么意味着,其他人不认为它值这个价,或许它有麻烦。
10月7日,瑞士信贷集团(瑞信)宣布,瑞信国际将以约30亿瑞士法郎(约30.17亿美元,约215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回购部分运营公司的高级债务证券。
瑞信称,这是公司一贯的积极管理整体负债和优化利息支出的做法,同时也能让公司把握市场有利条件,以有吸引力的价格回购债券。
瑞信这一动作,是力图向市场传递其「不差钱」。10月7日,瑞士信贷美股高开高走,涨13.05%,报收4.85美元/股。
一片唱衰中,摩根大通分析师Kian Abouhossein 在10月6日的研报中认为,瑞信的最低价值有150亿美元。该银行「管理着超过 7000 亿美元的私人银行资产」,预计到 2024 年将产生 15% 的有形股本回报率,并将瑞信评级从低配调至中性。
不过,市场人士预计,接下来瑞信股价仍会有大幅波动,10月27日披露三季度业绩以及届时抛出的改革方案能否稳定预期成为关键。
频频踩雷,损失惨重身为投行巨头,瑞信近年在投行业务上频频踩雷,在造成大额损失后,瑞信已宣布将缩减投行部门。
2021年3月,英国金融科技公司Greensill宣布破产。而此前,瑞信旗下瑞信资管通过4只基金投资了Greensill发行的债券,资产净值合计约100亿美元。
瑞信称,将通过法律手段尽可能挽回损失。该行预计,仅与追回款项相关的法律费用可能高达1.45亿美元。
此外,在震惊华尔街的家族办公室Archegos Capital爆仓事件中,瑞信同样损失惨重。
2021年3月末,Archegos Capital遭遇强制平仓,导致中概股一度暴跌。Archegos Capital管理人、韩裔比尔·黄(Bill Hwang)因涉嫌证券价格操纵,被美国有关部门逮捕。
与Archegos开展交易的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瑞信、野村等在内的多家主要经纪商。而在风险暴露之初,高盛、摩根士丹利就率先出售其持有的头寸,减少损失。
高盛CEO大卫·所罗门在接受采访时曾表态,我们的风险控制运作良好,尽早发现风险并根据合同采取了竞争措施。
而瑞信和野村损失惨重。根据公告,野村美国分公司可能导致损失20亿美元,而瑞信为此计提44亿瑞士法郎的坏账,约合47亿美元,相当于18个月的平均净利润一夜蒸发,同期首席风险官雷拉·华纳(Lara Warner)和投行部负责人布莱恩·钱恩(Brian Chin)离职。
此外,在2021年履新的瑞信董事长安东尼奥上任仅8个月就辞职,因为董事会调查发现他不止一次违反新冠隔离规定。在今年二季度严重亏损后,原首席执行官高曦泰(Thomas Gottstein)也宣布离开,尽管他称是出于「个人和健康方面的考虑」。
接连踩雷,也引发了部分投资者对瑞信投行风险管理专业度的质疑。穆迪的评价下调报告指出,在新的董事会和高管团队带领下,稳定集团需要时间。
摩根大通分析师Kian也称,瑞信是时候重组做财富管理了。
不会成为「下一个雷曼」?尽管当下瑞信面临诸多挑战,「破产」流言风波更加剧了投资者的担忧,但称其「即将破产」、成为「下一个雷曼」都或许言过其实了。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系统吸取教训,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成果便是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采取一系列更严格的监管措施,避免其陷入经营困境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大范围的系统性风险。举措包括更高的资本要求、加强对风险管理的监管力度、优先进行恢复及处置规则等。
在金融稳定委员会(FSB)2021年公布的名单中,瑞信集团处于第1档,适用于1%额外资本缓冲要求,同档位的还有中国农业银行、瑞银集团、渣打银行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处于第2档,适用于1.5%的额外资本缓冲要求。
进入名单的金融机构也需要建立「生前遗嘱」,即要求其向监管部门提交遭遇重大风险或财务困难时的恢复和处置计划。
我国在近年也启动并完善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在去年4月发布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就提出,当银行出现持续经营问题等情景时,满足触发条件就应启动并执行恢复计划。可以采取的措施及具体执行方案包括补充流动性、资产出售、补充资本、暂停或限制分红、压缩经营成本等。
彭博社指出,截至6月30日,瑞信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CET1)为 13.5%,远高于国际监管最低 8%和瑞士约10%的要求,其流动性覆盖率是欧洲和美国银行业同行中最高的之一。即使陷入更深的麻烦,瑞士政府也在制定一项新法律,为系统相关银行提供公共流动性支持。
据瑞士新苏黎世报报道,瑞士政府支持出台救助的相关法案,为有系统性重要性的银行提供公共流动性支持,委任财政部在明年年中以前制定相关细则。瑞士央行及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也透露,已在密切关注瑞信的稳定状况。央行人士还称,他们在研究策略,应该在10月末出台。
这意味着,瑞士政府也不大会隔岸观火,坐看其国内第二大银行崩溃引发更大规模的混乱。
中金公司海外团队点评瑞信事件时也表示,瑞信整体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指标依然处于相对健康水平,与2008年的雷曼存在较大不同,与2016年初德银更具可比性。股价大跌和CDS大幅飙升会增加市场的担忧情绪和瑞信的融资成本,可能诱发一定层面流动性风险。
正加码中国业务在国内,大众对瑞信的了解主要来自工银瑞信基金和瑞信方正证券。
工银瑞信于2005年成立,工商银行持股80%,瑞信持股20%,是我国首家由银行发起设立的公募基金。2021年末,工银瑞信管理的非货币基金规模为4606亿元,在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十位。
瑞信方正证券于2008年10月由瑞信和方正证券共同出资设立,瑞信最初持股33.3%。
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瑞信集团正在加码中国区业务。
2020年6月,瑞信成为瑞信方正证券控股股东,随后更名为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今年9月8日,方正证券发布公告称,拟以11.40亿元的价格向瑞信转让瑞信证券4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瑞信将持有瑞信证券100%的股权,瑞信证券也将成为在华第三家外资全资控股券商。
9月29日,瑞信任命王菁为瑞信证券总经理。王菁于2020年加入瑞信,在此之前,她在招商银行工作超过25年,参与筹建招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并带领招行私行长期坐稳国内私行业务第一。市场普遍认为,王菁的任命表明瑞信对中国市场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视,以及瑞信证券在瑞信中国策略中的重要地位。
在2021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时任瑞信集团首席执行官高曦泰(Thomas Gottstein)介绍,亚太区为瑞信贡献约20%的营收。瑞信计划在未来几年进一步加大在中国的战略布局。除实现对瑞信证券的全资控股外,瑞信在中国已设有分行,并计划申请银行牌照,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投资银行及私人银行等服务;还计划在未来三年将中国员工数量再翻两番。
9月28日,瑞信中国区首席执行官胡知鸷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也再次表示,对瑞信而言,中国市场的重要地位不会动摇,将继续投资中国、融入中国,搭建中国机遇与国际资本之间的桥梁。
编辑/ r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