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到东城区政务服务中心,本来是准备注销企业,在办事大厅刚好得知出了新的歇业备案政策,当即决定办理歇业,正好自己也喘口气沉淀一下,想一想日后的经营方向。”10月10日,北京惠民智慧商务有限公司永定门东街店负责人王岩松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距离北京印发《北京市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已经过去两个月。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截至目前,各项任务已完成46%,涉企服务、网上办事、准入准营、扩大经营等方面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
从跑断腿到当天审批
稳经济各项政策实施以来,让所有企业主感受最直观的,便是办理证件、执照等业务的时间大大缩短。
谈起办证的经历,北京便宜坊烤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马倩直言,“原来办理证照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我们的办事人员需要至少来两趟大厅,大概需要1-2周的时间。现在东城区推出了证照联办和全程电子化的服务,我们办理证照的变更这些业务甚至不用来大厅,线上提交材料,当天就能办下来”。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东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专门开设了两个“优化营商环境专窗”。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科副科长李婕介绍称,这是在全市率先设立的优化营商环境专窗,专门办理如主体歇业和证照联办等特色业务,办理速度会比综合窗口稍快。2022年1-9月,东城区共175户企业通过“证照联办”模式办理登记。
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科科长吕熠介绍,在深化“证照联办”改革进程中,东城区一方面延伸服务触角,在企业办理名称变更登记等业务时即敏锐察觉后续的证照业务办理需求,主动联系了解企业需求,介绍“证照联办”途径,协助企业准备申请材料,指导高效完成业务办理;另一方面,减免申请材料“多件合一”,能够通过系统提取和部门共享获取的信息,无需申请人重复填报提交。市场监管领域审批事项也做到“审核合一”,按“首问负责制”,同一主体“证、照”由一人受理审核,切实提高审批效率。
自主公示为企业正名
在常规的政策之外,东城区创造性地试行了“经营范围自主公示”活动,满足市场主体个性需求。
“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科技、文化、餐饮服务、食品生产四个行业,试点经营范围自主公示服务。”吕熠表示,上述四个行业的市场主体可自主自愿在统一经营范围表述基础上,通过点选方式公示经营范围条目下相关经营活动,点选内容在“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进行公示,“市场主体通过自主公示细化展示经营活动,宣传推广特色服务、个性化产品、品牌化商品,精确体现其所从事的经营活动,有助于充分发挥信息公示效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前述北京便宜坊烤鸭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壹条龙饭庄,刚好是自主公示的第一家企业。马倩表示,当时在东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提交申请材料后,5天内就结束了审批,通过的当天就在网站展示了公司提供的“铜锅涮肉”“芝麻酱糖饼”等特色经营活动和品牌介绍。
“以往在国家的官方网站上查公司的经营信息,只显示餐饮服务,大众对公司的印象比较模糊,自主公示之后,大家在国家信用信息的这种官方平台上,一目了然地了解到我们作为北京老字号餐饮品牌的特色经营活动。”马倩说道,“这种官方网站的公示,直接证明了我们的品牌信誉,可以提高我们吸引加盟和对外合作的效果。”
“歇一歇”再出发
在疫情影响下,也有一些企业主体选择歇歇脚再出发。
王岩松在东城区经营一家小型食杂店,向周边居民售卖生活日用品、蔬菜水果,同时提供打字复印等便民服务。周边类似小店不少,同质化严重,开业一年,经营状况不佳。
今年3月初,原本前往东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准备注销企业的王岩松,在办事大厅得知出了新的歇业备案政策,当即决定办理该业务,“正好给我时间沉淀一下,多元化地想一想日后增加什么经营内容,提高企业效率”。全程十多分钟办理结束后,王岩松成为了北京首位“歇业备案”企业登记人员。
“相较于注销以后重新注册,我更愿意保留企业的证照,毕竟经营时间更长也能凸显企业的信誉。”王岩松道,“歇业状态下,每个月至少能省下房租、人工等大概2万-3万元的成本。”
吕熠介绍,自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首设歇业制度,明确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故等原因造成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可以自主决定在一定时间内歇业,歇业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年。北京稳经济34条也将歇业备案登记纳入了其中。
“歇业登记,为市场主体在‘开业(存续)’状态和‘注销’状态之间提供‘歇业’的缓冲地带,让经营困难的主体能够暂时‘休眠’,思考下一步的经营方向重新出发。东城区在全市率先落地歇业备案登记制度,企业主随时可以申请恢复经营状态。”吕熠说道。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北京已为240家企业即时办理歇业备案手续,其中23家企业申请在1%-4%范围内降低比例缴存或缓缴住房公积金。下一步,将加快推动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34条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尽快让更多企业享受到政策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