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华安基金
(相关资料图)
虽然医药底部起来也有十几个点,但目前这个位置还是一个底部区域。
医药是投资者普遍关注的板块,也是过去A股市场表现最好的行业之一,诞生了不少牛股。那么医药经过本轮的长时间调整,从底部起来后,中长期是怎么看呢?
华安医疗创新(A类008359,C类013483)基金经理刘潇带来了她对市场的最新理解:
中长线看好,聚焦消费升级和科技成长虽然医药底部起来也有十几个点,我们觉得目前这个位置还是一个底部区域。
老龄化趋势加速,包括不管是病毒的变异,还是疾病谱的变化,医药的长线需求还是非常好的。
市场这一轮调整,消化了一年左右的估值,这个位置上有很强的性价比。从估值和基本面来讲,从三季度往后看,一个切换的行情还是值得期待的。
医药属性上,大家以前觉得喝酒吃药偏消费属性多一点,但除了中药、医美、医疗服务、药房是偏消费以外,其实最近两年新上市的医药公司,它的科技属性的东西越来越多。
比如最近大家可能看到的医药机器人,所以医药未来的投资范围会越来越广。从整个投资上面,我们会聚焦在消费升级跟科技成长两个方向上。
消费方面,比如有跟老龄化相关的,骨科、眼科、齿科。以骨科来说,65岁以上人群的关节炎患病率有80%以上,这些需求都是未来有待挖掘的。
医药市场广阔,对医保控费免疫力变强中国市场很广阔,医药实际上对于医保的免疫能力越来越强,我们看到像生长激素这样一个品类,从去年医保集采后,很多药企主动退出了医保,但是看到今年还是不影响终端的销售。
其实有很多人是愿意自费去付的,像今年上半年我们看到京东健康的线上医疗的消费增速也很可观,就是说即使是疫情,即使是医保控费,但是这些自费领域的健康投入还是非常大的。
从同比来看,线上消费其实上半年增速也一般般,像阿里这些持平就不错了,相对来说就凸显了医疗健康的线上增长。
也就是说,医疗保健即使是在疫情下面,它还是非常有刚需、有韧性的。
整个医疗在1-6月份,社零1到5月份同比上下滑了1.5%,但医药行业是9%的正增长。这也体现出了医疗在消费领域的刚需跟韧性。
刚才提到医保,即使纳入医保,在医院端的消费,我们也可以看到,还是有10%以上的增长。
也没有像大家说的,有医保控费是不是医药行业就会比较惨,其实并不是这样,它只是起到一个腾笼换鸟的作用。
刚刚提到这两天医保集采其实是对仿制药,集采省出来的两百亿,未来是要支付给创新药的。
那同时可以看到,像今年国产创新药层面的很多公司竞争格局比较好,商业化情况也比之前的情况要更好,所以我想说,医药行业的投资是分化的。
医药总量每年还是有10%的增长,创新药层面,它不停地替代掉老的药物,行业增速可能是30%,甚至有一些单品更高,所以我们看得到,增速还是非常刚性的,所以对医药行业不用太悲观。
医药框架我们长期看好,受益于消费升级跟医疗技术的创新、迭代,同时医药目前的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的位置,这个位置很有可能发生戴维斯双击。
医药行业90%和疫情无关大家会说,估值低,会不会说是因为新冠导致业绩特别好?
未来新冠控制了,医疗行业的业绩就不好了?
其实医药行业90%的公司都和新冠无关,因为90%的公司诊疗端都在医院。
大家可以发现,疫情之后,医院门诊量下滑很多,很多轻症就不去看病了或者因为疫情手术推迟,这一部分是因为疫情受损的。
所以,如果疫情过去,医药行业80%-90%的企业业绩是要上修的。
从6月份开始,就医门诊和回补就非常强烈,往三季报看,业绩是往上修的。所以刚才说的戴维斯双击,来源就是在这里。
医药可投范围越来越广,看好哪些领域?第一,医疗新基建相关。
中国的人均床位数是美国的1/7,非常需要提升。
医疗新基建从2020年到现在就已经在开展。目前可以看到,医院端的土建基本上竣工了,后续就是医疗需求,装修、手术室、ICU,设备、药品等。上市公司主要做的就是设备,耗材和后续药品。
可以看到,设备耗材可能在未来3年会进入大年,同时在这一轮的医院采购过程,国产替代将有一个很大的加速。
比如内窥镜,它的占比目前是10%,在未来5年,这个国产替代率可能要达到50%。中报上看,有一些公司已经开始有预增了。
还有创新药,但凡能有一定的领先性,真正能做到全球的一个best class或者国内的一个first class,中国还是会出现创新药里上百亿的品种。
但这个领域里,我们要挑,找出真正的besting class的产品!
眼科领域和慢性病领域,竞争格局更好,但现在产品又不多,未来这些品种能够顺利上市,我们觉得它的商业化过程可能会超预期。
从资本市场角度,大家可能对CRO、 CXO听得更多,这个板块在过去3年都是基金的重仓。
从财务角度,去看订单,去跟踪行业景气度,去看融资数据,都是比较好的。
今年出现了一些挑战,因为美国的生物药融资有一些断档,国内也因为二季度疫情,基本上5月份的融资也有很大的影响,但可以看到,6月份基本上国内的融资已经回复了很多。
中药领域,已经沉寂了很多年。但去年12月30日国家医保局出台了支持中药的文件,它要求在住院端,鼓励中药的使用。所以今年一季度,已经有很多处方药公司有30%以上的增长了,配方颗粒去年年底就已经增长非常快了,因为它有个地标升国标,但由于换标过程还没有衔接很好,今年配方颗粒并没有如意地放量,但在今年四季度,如果配方颗粒的国标能够换完,往明年看,大概率会是量价齐升。
消费医疗的可投范围越来越广,但龙头公司的市值还是比较小,像植发、保健、医美,这些领域刚上市的公司都不是很大,但这些赛道上非常值得跟踪,可能是几万亿级别的。
我们觉得,未来消费医疗会成为自费的领域,比如保健、医美,以及口腔中的矫正,这些需求都是来自于消费升级。
这个领域我们觉得:1.可以提价;2.自费;3.竞争格局比较好。
医疗服务的核心是好的医生、好的技术和好的品牌,管理好、运营能力跟资源又有好的的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还是不错的,所以这个领域在我们的投资里,可能占比接近20%。
还有一个新领域,就是生物科技的上游。
一个是细胞基因,不管是细胞治疗,还是基因治疗,它的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的生物药,以前可能99%都是进口的,但在过去4年,相关的国产化,是加速发展的。去年,这个领域有很多品类的国产替代率只有10%,但在未来的4年,譬如到2025年,一些品类的国产替代率可能要达到50%。
也就是说,这个领域新上市的公司,它们未来的中期增速是非常快的。
提问环节:Q1:在过去3年多的时间,你能取得这么好的收益率的同时,还能控制住回撤,和你的投资框架有什么关系?
医药有很多子行业,我们会从中观层面自上而下看,比如医药行业整体的运营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医药也有产业的一些脉络。
比如医保支付比例,医疗端的医保占比50%-60%,但它可能会拉动一些筹资,也拉动一些个人消费。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处方是外流的,譬如这次疫情很多慢病,大家就不去医院了,去统筹医保的药店,很多药店可以刷医保,又可以拿到自己平常吃的一些药物,就不需要去医院。
那么,这个过程就带来药占比下降,但器械、耗材、检测在医院端会增长更快,所以器械占比会上升,虽然最近耗材有一些集采,但新的技术迭代也很多,日间手术领域可能会出现30%的行业增长。
我们的配置思路,整体是比较均衡的。
比如一些医药基金经理看好CXO,CXO就占50%甚至更高仓位;但我们看重估值,因为一个CXO板块是30%增长,你已经给到70倍估值的价格,就透支了未来2-3年的高增长。
但如果年初CXO公司是40倍估值,往明年看,那个价格是很合适的。
所以,我们的构建思路会考虑估值匹配度,对于中长期的资产,我们愿意给估值溢价,但同时也会去看贴现和成长是否能超预期。
Q2:你对消费或者整个大科技板块,有深入的研究吗?
很多医药基金经理,前几年做医药基金,但后面也会拓展到全行业基金,这个也是我们后续的规划。
比如,我之前做过5-6年的消费组组长,对于可选、必选消费,包括互联网,都有过比较好的跟踪。
再比如医美,这是一个消费医疗赛道,未来对于美的追求,比如齿科、眼科,这一类我们也非常关注。
未来的创新药,研发要求提得越来越高,医院端,技术是不是可以应用到医美端?这其实是一个降维打击。
所以,很多传统药品公司、器械公司已经开始布局医美业务,所以对医美行业会比较关注,同时也会挑选性价比。
编辑/ly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