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指的低迷,恐怕不仅同货币政策有关,更多的是与其自身的基本面有关。
纳指怎么了?回望2022年,全市场最超预期的,就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大幅转向,鲍威尔对于通胀的观点,由暂时性转变为通胀根深蒂固。因此,随之而来的就是历史罕见的大跨步式加息,打了投资者一个措手不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央行,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下,全球的各类资产表现在2022年都乏善可陈。但仔细对比下,可以发现中间也存在结构性的差异。
就美股而言,截止12月23日,以周期金融为主的道琼斯全年下跌8.63%,而相对应的,同期纳斯达克下跌32.9%,纳指跌幅远超道琼斯,再考虑到美元的货币升值因素,同期升值8.7%,因此道琼斯的表现相对而言,属于矮子里的高个。
而纳指的表现低迷,全都要怪美联储?比如美国第三季度GDP增幅上修至3.2%,投资者将下跌原因归结为数据上修引发的美联储收紧担忧。
的确,从市场结构而言,纳斯达克作为对流动性高度敏感板块,相对道指,估值层面对于货币政策更加敏感。
从历史而言,自从次贷危机爆发的2007年以来,15年间,纳斯达克跑赢道指是常态,除了2011年、2016年以及今年以外,且就今年而言,表现差距是历史罕见的。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无论2011年还是2016年,互联网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以FAAMG等巨头为代表的纳指处于黄金时代。
由于2020年的新冠疫情,加速了美国的互联网化,使得科技巨头的用户数增长快速透支。而《Netflix走下神坛,“流量定价”还能带动纳指长牛?》中分析过,流量是互联网的基石。其实不止美国,就连马化腾也说“再也不相信买量”,这也侧面验证了目前互联网的生态。
在流量见顶的背景下,苹果也开始下场,向其他巨头要利润了。
所以,纳指的低迷,恐怕不仅同货币政策有关,更多的是与其自身的基本面有关。在业绩低迷下,支持其上涨的动力之一——回购,也呈现后继无力。
常在河边走,轮动有先后?但是纳指恐怕不止影响的是其自己,科技股同金融股恐怕并非泾渭分明。
互联网行业是本轮裁员的重灾区。过去15年来,科技业的发展也使得以湾区为代表的城市,房价猛涨,但在裁员下,湾区房价开始逐渐走弱。从趋势看,本轮高房价的地区反而成为本轮下跌的领跌板块。而房价的调整,将会导致金融行业的坏账风险。
再次,除了美国自身以外,海外风险也值得关注。随着日本央行改变YCC上限,作为国际市场资金的最大融出方,后续日本央行调整货币政策,可能会引发金融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