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彭博社的一份报告表示,中国乘用车出口已经超过美国和韩国,即将成为全球第二大乘用车出口国,并将有望重塑全球汽车行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月26日,彭博社援引中国乘用车协会的数据指出,自2020年以来,中国制汽车的海外出货量增加了两倍,去年达到250多万辆,仅落后于德国和日本(与德国仅相差60000辆),并且已经领先于美国和韩国。

报告表示,中国品牌已经是中东和拉丁美洲市场的“领导者”。欧洲销售的中国制汽车主要是特斯拉、沃尔沃等海外品牌的中国工厂出品,同时比亚迪、蔚来等中国本土品牌也正在崛起。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这只是一个开始。他说,目标是到2030年向海外销售800万辆乘用车,是日本目前出货量的两倍多。

彭博社认为,这一趋势,凸显出中国正在向制造业价值链的上游移动:

向竞争激烈、监管严格的市场出口生产更复杂、更精密的产品,中国已不再是低成本消费电子设备、家电和圣诞玩具的“世界工厂”。

哈佛大学增长实验室(Growth Lab)2020年编制的经济复杂性指数(Economic Complexity Index)将中国排在世界第17位,而10年前为第24位。该指数分析了一个国家出口的产品范围,这也同样表明了中国出口的复杂性正在上升。

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是中国汽车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对欧盟的出口激增156%,达到43.5万辆。

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董事Agatha Kratz认为,这一情况主要由于中国国内产业的蓬勃发展:

部分原因是中国企业越来越好,也有部分原因是产能过剩,这将是一个痛点。

更便宜 也更努力

当中国本土汽车市场逐渐趋近饱和,车企尝试出海,并凭借着质优价廉的优势迅速扩张。

据UN Comtrade提供的数据,2021年中国产乘用车出口均价约为1.37万美元,约为德国车的三分之一,比最便宜的日本车便宜30%左右,这意味着中国汽车有可能对日本和韩国车型构成威胁。

尤其是在全球削减碳排放的努力下,各国开始鼓励电动汽车制造,强大的本土供应链使得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便宜。

爱驰汽车海外业务执行副总裁Alexander Klose认为,电动汽车的革命为中国车企“弯道超车”提供了机会:

转向电池意味着电机不再是一个区别。从技术上讲,它创造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2022年,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了近71.1万辆汽车,占该公司全球产量的52%。在最近的业绩电话会上,马斯克表示,特斯拉最大的竞争对手可能是一家中国公司:

(中国汽车公司)工作最努力,工作最聪明……他们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汽车公司。

要我猜的话,中国的某家公司最有可能仅次于特斯拉。

自2009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后,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和相关供应链始终保持增长,一些在十年前还需要进口的零部件——如高强度钢和增强玻璃纤维——现在已经可以由国内企业生产。

2021年,中国首次在汽车和汽车零部件领域实现贸易顺差。

不过,飞速发展的另一面,汽车国内销量于2018年出现了30年来的首次下降。

福特汽车前高管Stephen Dyer说:

中国汽车制造商看到这一点后意识到,这种快速扩张的时期即将结束,所以很多汽车制造商决定:“让我们试试其他市场吧”。

长期趋势,仍是中国品牌在全球的销量不断增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