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尔街见闻
如今工资涨幅被美联储官员视为潜在通胀压力的代表。
即便近期投资者押注美联储“转向”的热情高涨,但是从市场观点来看,本周美联储依然不会“手软”。
(相关资料图)
被视为“美联储喉舌”、有“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华尔街日报记者Nick Timiraos也在最新文章中写道,本周美联储将加息25基点,并表示火热的劳动力市场或将助推工资更快上涨,成为点燃通胀的又一“引线”。
当地时间1月29日,Timiraos撰文表示,美联储或将在周三加息25基点,基准利率升至4.5%—4.75%,连续第二次会议放缓加息步伐。
但是Timiraos仍强调称,虽然随着供应链好转,以及处于近十五年高位的利率水平抑制了需求,通胀高烧显露出降温迹象,但如今美联储官员依旧担忧,紧张的劳动力市场或将助推物价再度加速上冲。
目前争论的焦点主要在预测通胀的正确方式,究竟是自下而上地分析近期物价和工资数据,并更加重视疫情大流行的影响,还是运用传统自上而下的方法,分析宏观经济发展是否处于正常水平。
部分美联储官员,其中不乏颇有影响力的高级官员,更倾向于后者,并主张在更长时间内实施货币紧缩政策。而另一部分官员则倾向于采取更温和的措施。
Timiraos表示,美联储和私营部门经济学家用来预测通胀形势的主力模型,是将国家对商品和服务总需求与总供给进行比较,由“产出缺口”来表示。并且他们还依赖菲利普斯曲线,该曲线显示,当失业率低于某个自然的、可持续的水平时,工资和物价将以更快速度上涨。
然而即使在正常时期,预测这些变量也十分困难,失业率只能从价格和工资中推断出来。
投行Jefferies LLC的首席经济学家Aneta Markowska表示,他们对去年12月利率和通胀的预测显示,认为自然利率已暂时升至4.8%左右。目前失业率为3.5%,表明劳动力市场仍过于紧张,可能会造成工资压力继续保持在高位。
而由于火热的劳动力市场可能首先在工资上得以体现,因此许多美联储官员将其视为潜在通胀压力的代表。
而如果工资继续以近期5%至5.5%的速度增长,并假设生产率每年增长1%—1.5%,将造成通胀远超2%的目标。
这也能解释为何美联储在上个月上调今年通胀预期,更高的工资增长提高了总收入,令大众维持更强的消费能力,形成“工资—通胀”螺旋。
但值得注意的是,自上次会议以来,有更多证据证明劳动力需求可能已经走软,而如果工资增长能够放缓至4%,距离实现2%的通胀目标就能更近一步。
并且劳动力数量的回升也有助于缓解外界对工资上涨的担忧。瑞银首席美国经济学家Jonathan Pingle认为,随着移民人数的回升,劳动力短缺问题有望得到缓解。美国人口普查局上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去年6月的12个月里,净移民人数自2017年以来首次突破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