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丫丫港股圈
作者:kyle
我们在昨日《芒格担忧应验:京东大搞百亿补贴》文章中,提到了以下两个观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京东的百亿补贴计划在短期内是难以见效的,在维持长时间的价格战下,京东与拼多多的发展因素都将受到改变,今年两家公司的利润预期应有所下调。在两家公司的“互砍”之下,会让更多电商平台卷入这场价格战中。昨晚京东和拼多多的大跌即告诉市场,价格战打响是两伤的举措。
● 芒格在近期表示,他对阿里巴巴有大改观。
芒格表示,“投资阿里巴巴是我犯过最大的错误之一,我被它在中国市场上的地位所吸引,但它始终是个零售商,零售在互联网是个竞争激烈的生意,阿里是互联网上每一个人的竞争对手,这不是阿里可以轻松搞定的事情。”
而京东推出的百亿补贴计划正应验,为何芒格说出这番话?
只要京东一打响价格战,这对消费者来说是新颖的,因为真正有优惠力度的价格战,在近几年已经很少见了。但这将抢走拼多多和淘宝的需求,而拼多多和淘宝为维持需求不变,面临着是否降价留住客户的难题。
这一点正是芒格所说的,阿里巴巴始终还是个零售商的主要原因。
虽然阿里在国内的影响力高于京东,但只要京东或是拼多多发动价格战,阿里是没能力在不降价的前提下留住消费者的。在需求被抢走后,阿里或是拼多多最后都得卷入这场价格战中。
值得注意的是,自平台经济反垄断推进后,平台经济的估值逻辑已有所恶化。
从前平台公司烧钱策略,投资者还能接受未来市场份额扩大后的故事。但自反垄断后,大规模的价格战几乎没出现过。这次突如其来的价格战,会导致电商平台不断降低利润率、不断的比谁更低价来抢占市场需求。
这对消费者而言,当然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但对企业来说,这是个长期伤及利润端的策略。
在京东价格战的带动下,今年京东、阿里、拼多多的利润端可能都会低于此前市场预期,在伤及利润端后,互联网电商的估值逻辑将进一步恶化。目前来看,估值逻辑很可能已在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
需要考虑的是,在京东掀起价格战前,有不少明星外资机构大幅加仓了阿里、拼多多、京东,而外资买入的逻辑即是看好今年中国消费复苏。且在电商平台的近两年推行的降本增效策略下,已有所成效,市场预期电商平台有更大的盈利空间。
所以自中国疫情转向后,电商平台受益于该逻辑的上涨。但目前这价格战的出现,是否会让投资者们对京东,甚至对阿里和拼多多的估值逻辑有所改变?
巴菲特和芒格投资零售业,会特别着重于企业是否有强大的护城河?企业是否有能力强化供应链,能有效的降低运营成本?
但很明显,当三家主要电商平台都开始打价格战的话,巴菲特和芒格投资零售业的逻辑不适用于中国电商平台。
为何说巴菲特和芒格这两位投资大师的逻辑不适用于中国?其实这与中美企业文化差异有一定关系。或者说,中国企业更习惯“内卷”。中国企业太过于内卷,是芒格承认自己买错阿里巴巴的原因之一。
拿一个小故事举例,假如在一个地方有人开设一家加油站,有人看到在这开加油站很赚钱,有人会选择在加油站旁边,再开一家加油站。而有的人会选择在加油站旁边开一家便利店或是烧烤店,受益于加油站带来的人流量红利。
这则小故事中,中国企业的发展文化更像是第一种,中国企业更擅长于在同样的商业模式下追求做到极致,同样也内卷到极致。而美国企业文化更像是后者,例如美国最大的电商平台做到最大后,行业的第二第三名不会贸然打起价格战,第二第三名可能会选择另一种商业模式来追求增长。
虽然美国企业文化也内卷,但没中国企业内卷的夸张。
关于这一观点,有的投资者认为:在美国做到最大规模的电商或许有护城河,但在中国做到规模最大的电商,是没有护城河的,因为中国企业打价格战的力度实在是太凶了。
众所周知,伯克希尔哈撒韦在2000年即买入了Costco超市,这是芒格最爱的公司,且是零售行业中做到极致,拥有强大护城河的公司,甚至有传言称“Costco是一家芒格到死都不会卖的公司”,在上市的20多年间,开市客一个零售超市创造出超50倍的收益。
Costco是其通过极致的成本控制和特有的会员制度而建立的护城河,让众多零售超市都在模仿Costco的会员制度。
但阿里、京东、拼多多与Costco相比,始终在依靠更低的价格来抢占市场份额,想获得更多的市场需求,就只能让利消费者,进一步压低利润率。而无法通过降低成本,转而获取更多市场份额时,那这并不是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虽然通过价格战能获得需求,但这种商业模式是不健康的,在高度紧迫的内卷价格战下,最后头部行业只能是越来越不赚钱。
芒格对阿里的评价已经很直接,不断内卷的价格战是无法建立起护城河的。
结语对于零售行业来说,低价和服务即是核心护城河。但早期电商平台的关注度都不在如何优化供应链,如何优化成本上,这导致现在没有一家即能做到售价又低,服务又能让用户满意的电商平台。
当然,这是非常难以共存的。Costco是传统零售商超,虽与电商平台不同,但通过芒格的观点也能受到一些启发。
在以往,京东的上门服务胜过其他平台,但自疫情爆发后,尤其是2022年的快递行业,能够上门服务的次数大幅减少,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上门服务。
在唯一主打的服务差异化被消费者忘却下,京东平均售价仍高于淘宝和拼多多,消费者转投接受天猫和拼多多带来的低价冲击,导致京东在消费者心目中价格低服务又好的印象已越来越模糊了。
京东商城表示,若价格高过拼多多或天猫,消费者可享受双倍赔偿,京东这条规则在3月开始。
作为消费者来说,真正激烈的价格战即将拉开序幕,但百亿补贴是拼多多的成名绝技,已建立起强大百亿补贴用户心智的拼多多,京东版百亿补贴能否挑战拼多多?到底谁会在百亿补贴中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