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招商宏观静思录作者:招商宏观


【资料图】

机构表示,对于联储未来政策路径,核心矛盾仍将逐渐从通胀转至经济。银行业风险虽不至于引发系统性危机,但将向实体传导,为美国经济衰退补上“临门一脚”。预计:5月或为美联储最后一次加息,尽管降息不会接踵而至但亦不会迟于年底。

当前,银行业风险、通胀压力同时显现,美联储似乎将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虽然目前在政府救助下硅谷银行和瑞信的风波基本平定,但市场担忧仍在继续,持续加息的累积效果或令更多银行倒闭,加速经济衰退。

另一方面,4月2日OPEC+多国宣布从5月起至2023年底自愿削减原油产量,共计约164.9万桶/日,令油价上行压力大增,或阻碍美国通胀回落,抗通胀之路拉长。

我们认为:1)银行业风险和2007-08年次贷危机时期有本质不同,不会发展成系统性风险。

2)多国减产下,下半年原油上行压力大增,但CPI中核心服务项(包括房租)将在下半年下降,尚不用担心通胀回升。因此,银行业风险和通胀还没有让美联储陷入两难。对于政策路径,我们维持原判,核心矛盾仍将逐渐从通胀转至经济。

一、银行业风险:系统性危机概率不大;加速美国经济衰退

1、当前和07-08年有本质不同,系统性危机概率不大

硅谷银行和瑞信事件爆发后,引发市场对于是否会重演2007-08年全球危机的思考,曾一度出现美联储3月停止加息、从年中开始降息的预期。美欧政府官员纷纷表态当前银行系统仍然稳健、具有韧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不会重演。

我们认为,硅谷银行等事件和次贷危机确实存在一部分相似性,但有本质不同,不会引发类似08年的系统性风险。

相似性在于:1)低利率环境下,银行资产规模迅速扩张。资产端,尤其工商业信贷、不动产抵押贷款的增长明显加快。危机爆发前,由于极低的融资条件,企业部门杠杆率明显增加。

2)美联储激烈加息的累计效应是危机暴露的导火索。且联储加息具有滞后性,2006年6月结束加息后,2007年初金融风险才逐步暴露,2008年集中大爆发。预计今年至明年或出现更多银行因加息影响而倒闭。

3)出现银行信用崩塌,储户提存挤兑。而当前信息传播速度较2007-08年大大发展,可能会加速恐慌情绪的传播,中小银行遭挤兑而被迫倒闭的风险大增。

但当前金融业环境和07-08年有明显差异:

1)当前信任危机仅出现在部分银行。美国倒闭的三家银行均具有特殊性,签名银行和银门银行主要做加密货币客户业务;硅谷银行主要针对高科技公司和创投圈,存款在2020-2022三年内增长180.3%,这一速度在美国银行业遥遥领先。3月份,人们从中小银行取出资金,很多都转移至大型银行。

目前,风险仅存在于少部分银行,尚未出现对大型银行的信任危机。对比2007-08年,由于全球大型金融机构均深度参与了美国次贷衍生品相关的业务,普遍陷入财务困境。

2)政府部门对这次危机反应迅速。本轮银行风波中,比较明显的变化是监管部门的迅速反应。以硅谷银行事件为例,从遭遇储户挤兑,到将硅谷银行所有存款转至过渡银行只用了5天。同样,在瑞信集团风波中,从3月14日,审计机构给予财报否定意见引发抛售,到瑞银集团宣布完成收购也只有不足一周。

3)最重要的是,目前居民杠杆率更低,下一经济周期内生性经济动能仍强劲。疫前美国处于居民去杠杆阶段,疫后居民杠杆率上升幅度亦有限,过去十余年高杠杆的领域主要是金融体系并未涉及地产等实体部门,进而即便爆发流动性危机也不至于酿成系统性风险,只要美联储等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就能化解。

因此,目前来看,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不高。但是基于历史经验,流动性危机或是一波三折的过程,我们仍需警惕在今、明年出现更多银行倒闭等危机事件。快速收紧的货币政策使之前积累的风险不断暴露,硅谷银行和瑞信集团可能只是一个开始,当下的银行挤兑风波本身反映的是美联储快速、大幅加息导致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2、银行业风险将向实体传导,为美国经济衰退补上“临门一脚”

我们在《怎么理解海外风险传导的逻辑与影响?》报告中介绍道,本轮海外风险爆发将影响金融机构自身资产负债扩张活动。从近40年的历史来看,银行破产规模与私人部门信用扩张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当前,美国破产银行资产规模占比已上升至1.5%,这将拖累银行信贷投放与信用债配置。在这种情况下,预计信用利差将有所走阔,不少银行会提高放贷标准,导致企业融资难度激增,实体经济由此转弱。进而,美国经济衰退概率将大幅增加,失业率也将从低位回升。

因此,虽然没有重演08年金融风暴的风险,但银行业风险向实体传导,将为美国经济衰退补上“临门一脚”。5月或仍将加息,但随后大概率结束加息且年底前降息仍为最大可能。

二、通胀:油价上行风险影响有限,通胀对政策的重要性下降

1、原油价格或迎来(或接近)年内底部

我们在3月31日的报告中指出,去年四季度我们不看好原油的理由是:俄罗斯供给并未减少、欧洲也未现能源危机,今年欧美经济还会放缓。但就在欧美银行业风波令WTI原油价格跌至70美元/桶下方后,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当前的油价明显低于去年俄乌冲突之前,表明油价已经反映了我们此前的看空理由。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WTI原油从92.1美元/桶上升至121.6美元/桶。2022年下半年原油价格持续下跌,2023年3月17日达到66.7美元/桶的低点,随后回升,截至3月底在75美元/桶附近。4月2日,OPEC+八国超预期宣布从5月起至2023年年底自愿减产原油,共计164.9万桶/日。受此消息影响,WTI原油开盘跳升7%。

2008年至疫前原油熊市的主因在于定价权向美国转移,目前原油定价权已经重回OPEC+手中。2008年至疫前原油熊市的主因在于定价权转移、市场化程度提升。金融危机后美国大力发展页岩油,与传统原油相比,美国页岩油有三个特征:生产周期更短;更为市场化;技术不断进步推动成本中枢下移。进而美国逐渐获得原油定价权。疫后拜登政府加速美国新能源转型相关政策的落地进程,页岩油供给大概率逐年下滑。从中长期维度看,以疫情为分水岭,国际原油迎来需求边际上升、供给边际收缩共振的牛市,该牛市逻辑大致会持续至2025年左右。

目前原油定价权已经重回OPEC+手中。历史上,只要OPEC+内部没有分歧,其供给策略就是“保价而非保供”,4月2日OPEC+八国超预期宣布自愿减产,已经表达了保价的态度。因此往后看,今年原油价格将重拾升势。当然,今明年大概率会有更有银行业风险事件发生,将引发风险资产原油价格的短期波动;但总的来说,原油中枢将上移。

2、房租将成为带动美国通胀回落的主动力

美国CPI同比增速从去年6月的峰值9.1%连续回落至今年2月的6%,主要原因是能源项的快速回落、以及商品项随着供需矛盾缓解而降温。往后看,下半年虽然能源项有较大上行风险,但核心服务(尤其是房租项)将接力成为带动美国CPI同比增速下行的主要力量。

首先,美国房地产销量在2021至2022年持续下降。全美住宅建筑商协会NAHB/富国银行住房市场指数从2020年11月的高点90跌至2022年底的谷底31;标普/CS房价指数20个大中城市同比增速在2022年4月达到峰值20.3%后,连续下降至今。根据历史经验,房价拐点至租金拐点约有1至1.5年的时滞,当下我们离房租项CPI的拐点已不远。

第二,收容所CPI(即房租)同比在去年3月达到5%,8月破6%,11月破7%,今年2月升至8.1%;因此从Q2开始,高基数效应也将逐步发挥作用,加快收容所同比增速转向下行。

最后,收容所分项占34.4%,对CPI总体走势的影响更大;而能源项占美国CPI权重为7.1%,在PCE中的权重则更低。

我们预计房租项在拐点出现后会对CPI转为明显负贡献。去年下半年以来能源CPI大幅下行、房租CPI持续上涨;今年下半年房租或将转变为带动CPI回落的主动力,尚不用担心通胀回升的风险。

此外,部分对劳动力成本敏感的服务价格也在上行,包括休闲服务、运输仓储等。我们认为随着劳动力进一步回归、失业率上升、服务消费需求降温,相关服务业薪资增速也将加速下降。

三、FED尚不会陷入两难;Q2结束加息、年内降息仍为大概率

综上,我们认为,尚不需要担心银行业风险和通胀会让美联储陷入两难。1)银行业风险和2007-08年次贷危机时期有本质不同,不会发展成系统性危机。2)原油定价权重回OPEC+,8国宣布减产下半年原油上行压力大增,但CPI中权重更大的房租项在持续上行了2年多以后,有望在下半年明显下降,抵消油价影响。尚不用担心通胀回升。

对于联储未来的政策路径,核心矛盾仍将逐渐从通胀转至经济。银行业风险虽不至于引发系统性危机,但将向实体传导,为美国经济衰退补上“临门一脚”。

关注服务业PMI和失业数据。历史上,美国ISM服务业PMI仅在2001.04-2002.01、2003.03、2008.01-2009.12、2020.04-2020.05跌至荣枯线以下,其中2001和2008年美国都陷入严重经济衰退。2022年12月该指标再次短暂位于50以下。美国续请失业金人数从去年Q4开始波动上升。随着银行业风险为美国经济衰退补上“临门一脚”,二季度或可以看到更多失业上升的征兆。

我们认为,尽管打压通胀仍是美联储当前的核心矛盾,但其权重已经下降。预计5月美联储最后一次加息,尽管降息不会接踵而至但亦不会迟于年底。

风险提示:美国基本面超预期,美联储政策超预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