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聚焦市场主体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在疫情之下助力企业纾困,守护发展活力?疫情以来,国家从财税、社保、金融等多方面密集送去政策的“及时雨”。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市场主体”和“活力”,“着力稳定市场主体保就业”更被单独列为工作任务之一;多位代表对保市场主体、稳就业建言献策,稳定就业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各方共同努力。除此之外,各地方政府也积极提供政策帮扶。重庆通耀交通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通耀”)是一家积极探索转型之路的高端制造业公司,在政府救助与自救中求得新生。随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推出,广大市场主体定会乘风破浪,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重庆通耀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创建于2011年1月,通过招商引资落地重庆市武隆区,获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2015年9月24日,随着武隆区法院裁定受理重庆通耀的破产重整申请后,2018年重庆通耀由一家民营企业正式成为一家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重庆通耀重组后,得到了当地武隆区委区政府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

一直以来,重庆通耀始终保持着过硬的产品研发实力。据了解,其生产出来的设备在同行业中,中国排名前三,世界排名前五,并全部通过国际认证,在轨道交通零部件领域通耀公司成为北美地区最大的供应商之一。

2021年3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移动式升降作业台和组件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简称“双反”调查。调查产品主要包括臂式升降机、剪叉式升降机和伸缩臂叉装车及其组件。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在一系列内外环境影响下,终端需求孱弱成为企业的主要压力来源。2021年8月以来,扣除PPI的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与产成品库存两年均增速出现分化,产成品库存增速显著上扬、营业收入增速则渐次回落,呈现典型的“被动补库存”特征,即终端需求不足导致的库存积压。公司需要新的投资者注入资金以稳定现有经营,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

2022年初,在武隆区经信委的牵线搭桥和园区管委会的共同努力下,通耀公司于2022年1月11日与北京央创伯乐科技有限公司在武隆注册成立的重庆通耀智能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投资合作经营协议》。尽管随着《投资合作经营协议》全面落地还差最后一公里,不过各方都在紧急推进中,员工们积极展开自救,推动还款计划。2022年春节前,为了解决工人工资、电费和材料款,管理层加班加点,数日无休。同时更离不开当地政府积极对公司提供的支持与帮扶。

法院管理人也以函告形式积极协调投资合作,和恢复经营相关工作。武隆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黄道生在2022年1月17日成为通耀公司新的负责人,他表示,后续还将继续与投资方沟通合作细节。谈及恢复生产的具体举措,他表示主要有三点:第一是把现有的企业经营好,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第二是配合政府相关部门按照要求尽快恢复与投资商达成协议,注入新的资金恢复生产;第三是配合经信委做好招商评审工作。

重庆通耀作为中国交通装备高端制造的代表企业之一,在疫情期间坚持率先复工复产。“目前企业的现状是有订单、有资质、有生产能力也有研发能力,只是缺少流动资金。”有公司管理层无奈地表示。

重庆通耀股东、创始人、经营负责人陈壮林介绍,目前来看,重庆通耀1月至5月底的市场订单可以达到1.3亿~1.4亿元。

“通耀公司全体职工精神饱满,企业也有信心更好地发展,希望可以尽快引进战略投资方,使得重庆通耀转型升级,恢复良发展,造福职工。

目前,无论是全体员工、上下游经营伙伴、公司股东,还是已签约的投资者,都在期待着重庆通耀的破茧重塑。

企业员工纷纷表示,公司若成功渡过此次磨砺,打造出制造企业生存的“武隆样本”和“通耀样本”,对于诸多受制于经济大环境压力或困在账期中的企业不失为一种宝贵的借鉴和激励。

疫情以来,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减税降费、设立纾困资金、社保缴费补贴等支持,提供扶持“专精特新”、推动“小升规”“个转企”、助力数字化转型,同时强化生产要素、企业权益、人才支撑等保障。

在当前宏观环境下,国内制造业正在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景气度不断提升。2月制造业PMI超越季节回升,尤其是需求明显改善。重庆通耀本身在市场布局方面有基础和优势。其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实施精细化管理,全面降低能耗,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获取更多订单和新产品开发,目前国外主要是美国思创通公司(Strato.inc),产品覆盖北美市场,国内市场包括中车集团和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各大路局,目前通耀公司新产品耐磨件主要以攀钢集团和太原钢铁两家客户为主,覆盖国内外市场。

在“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下,重庆通耀也将适时建设水玻璃废砂湿法再生项目,降低成本,提高环保效率,并计划与多位专家和特钢厂合作,引进耐磨件开发生产。

在资金方面,重庆通耀将多措并举,协同发力,积极引进第三方项目合作者,就单个项目进行合作,或引进战略合作者,就公司的整体发展进行全面合作,多渠道融资,解决流动资金,保障生产经营正常开展,积极协调,获得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共同推进公司发展。

展望2022年,制造业分化竞争压力加剧,但本土消费力仍然预示着中国制造业的长期光明前景。随着制造业企业“价值链、精益化、创新力”三重竞争力的不断加强,2022年将是中国制造业走向高质量、走向绿色发展、走向国际一流的佳音前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