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给买了智能手机,老人只会打电话。其他功能教过几遍都记不住,次数多了还觉得手机是个麻烦。”“老太太出门不会下单约出租车,经常要走很远坐公交。”“现在好多地方买菜扫二维码,家里老人不懂那个。”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比达18.70%。如何让占据中国人口五分之一的银发族不被数字鸿沟阻隔在时代的另一端,已成为当下各界关注的话题。

老人数字鸿沟成为共难题

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深。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20%;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将超过30%。

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给百姓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客观上也给银发族形成了鸿沟。“老年群体往往受身体机能退化、学能力下降和信息技能水不高等因素制约,无法充分享受数字化发展带来的便利。”赛迪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信息化研究室副主任鲁金萍表示,这并非中国独有的境况。在全球范围内,老年人都面临着诸多难题,可大致归纳为接入鸿沟、应用鸿沟和知识鸿沟。

鲁金萍解释道,具体来看,接入鸿沟是指互联网和智能终端设备普及率偏低。据皮尤研究中心统计,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有1/3从未使用过互联网,1/2表示家中未接入网络。《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3.2%,与全国73%的互联网普及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应用鸿沟,即老年人不会用、不愿用数字产品和服务。欧盟发布的《2020年数字经济与社会指数》显示,在欧盟范围内 55~74岁的人群中,具备基本数字技能的仅占35%。皮尤研究中心调查,在不上网的美国人中,有32%的人表示互联网太难掌握,其中,8%的人表示自己“太老了,学不会”。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60岁以上老年人中,能够独立完成订票、挂号和网上银行等网络活动的老年网民占比分别为 33.9%、33%和32.8%。

知识鸿沟,即老年人面临网络诈骗威胁和难享便利化的政务服务等问题。鲁金萍表示,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信息处理能力较弱,识别能力差,更容易成为虚假新闻和网络诈骗的受害者。在德国,针对老年人的“孙子骗局”“钱财保管骗局”等电信诈骗屡禁不止。另据相关研究,脸书台65岁以上用户分享假新闻的数量是年轻用户的7倍之多。

弥合数字鸿沟需要共同发力

年来,国家对此高度关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制定实施数字技能提升专项培训计划,提高老年人等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年底前,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此外,全国各地在涉及老年人出行、就医、办事等方面,也有诸多好的探索和实践。

不过,弥合数字鸿沟仍任重道远。鲁金萍建议,政府层面还应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和落细,如将数字素养培育融入社会教育和终身教育之中,为老年人提供继续学台和机会;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治理力度,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等。

“新加坡、智利、美国、日本等国家也在进行积极探索与多种尝试,这或可为我们提供借鉴。”鲁金萍举例道,比如新加坡数字办公室已为10万名老年人提供了智能手机视频通话、政府数字服务访问、在线支付等数字技能培训服务。智利国家老年人服务局推行“老年人数字融合计划”,在16个地区建立了32家老年人数字中心,教老年人如何上网、处理和保护个人数据。

企业层面也应加快数字产品和服务的适老化设计与改造。终端智能产品制造企业应进一步优化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大电池容量,推出简易模式、屏幕朗读、声音增强器、语音助手、远程守护和一键人工客服等功能。软件服务企业和电子商务台应加快数字服务的适老化升级,比如网站提供老年模式,采用简洁的图标、放大的字体方便浏览。此外,企业还应积极开展老年人数字终端产品需求的调研和产品研发。

鲁金萍举例道,日本企业就重点扶持了移乘搬运、移动辅助、步行助力、自动排泄处理、健康监测和走失监视等智能化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欧盟“阿尔弗雷德”项目研发了老年人专用的人工智能虚拟管家,可与老人交谈、提供活动建议、监测老人健康状况等。新加坡数字办公室推出一整套面向老年群体的协同政策,包括设立数码服务柜台、数码大使、银发信息大使和数字超市之旅等。

弥合数字鸿沟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工作。鲁金萍认为,在社会帮扶层面,应多开展数字技能培训,助力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生活。在家庭层面,可通过代际反哺等模式提升老年人使用信息化工具的能力,比如鼓励年轻家庭成员为老年人提供技术辅导,将家庭“数字反哺”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媒介素养教育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