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以来,为更好助力实体经济,央行营业管理部会同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北京银保监局等部门建立了“稳定首都宏观经济大盘工作方案”“融资纾困直通车工作机制”,本着“市场化、法治化、救急不救差”的原则,引导金融机构对疫情前吸纳就业多、纳税正常、销售稳定、信用记录良好,受疫情影响营业收入下降但仍有发展前景的中小微企业进行积极救助与帮扶。
300万元投产资金
来自北京亦庄地区的小微企业主祝林(化名)是一家小微型物联网企业负责人。10月17日,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成立于2021年的这家小微企业,专注于非接触式物流领域,但2022年北京地区的疫情形势拉长了公司的研发周期,提升了研发成本,当项目创收在即时,公司还缺一笔300万元的投产资金。
对于银行来说,祝林所在的这家企业,无疑是一笔不折不扣的风险资产,缘何?抗风险能力弱、无抵押无担保、没有较好的税务记录这三项就成了融资“拦路虎”。祝林向北京商报记者苦诉道,为了这300万元贷款,他跑了数家银行,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原本也是为抗疫应运而生的企业,却面临着因疫情而消亡的结局。
不过,不久以后出现转机。让祝林没有想到的是,频频求助银行无果后,6月21日他却接到了广发银行北京亦庄支行主动打来的电话,而后他才得知,这家银行之所以能够精准定位祝林的企业,在于他们手中的一份《纾困企业名单》。
接下来的3天内,广发银行北京亦庄支行迅速为祝林开展了一系列贷前调查工作,了解到祝林所在公司的上游供应商在接到货款后即能快速投产,且下游的几家大型物流公司非常认可这款科技产品,计划在试用后进行大规模采购。
于是,2022年6月下旬,来自广发银行北京亦庄支行的一笔300万元公司贷款成功出账,6月底,祝林公司接收到了第一批产品,甲方的货款也开始陆续到账。而后仅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虽只有300万元的撬动,但一家小微企业走出了险境,迎来了新生。
祝林所在公司这一经历并不鲜见。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除此之外,北京还有一家经营物业服务的公司,疫情之下面临了招人难、员工离职率高的问题,为了保证企业正常运转,需要以较高的人员工资吸引劳务人员。但由于下游客户付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同样导致企业在疫情之下存在资金短缺的状况。
同样,通过银行主动走访,北京银行中轴路支行为该企业制定了贷款服务方案,最终为企业提供了300万元、期限24个月、实际利率2.2%的贷款。在这笔贷款支持之下,企业不但在人员招聘上非常顺利,也有效增加了数个下游优质客户。
而这,均得益于央行营业管理部多渠道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据央行营业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金融助企纾困工作上,已经梳理了3000多家关于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困难企业名单,推动银行线上、批量对接企业,提升对接效果。
覆盖21.4万户企业
“银行找不到企业”“企业找不到银行”,这一直是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普遍痛点: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很难精准触达此类小微企业,另一方面,企业在传统融资方式下也存在“缺少抵押物”等诸多困难。
央行营业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为此,央行营业管理部早在2019年底就已开发建设了北京市银企对接系统,并上线运行“创业担保贷款信息共享平台”。
央行营业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开发建设北京市银企对接系统以来,疫情期间引导银行通过线上“访企业”“问需求”,截至2022年10月13日,银行依托银企对接系统共走访企业34.9万次,覆盖企业21.4万户。其中,摸排到有融资需求的企业2.6万户,预判可贷1.5万户,实现落地5810户,总金额901.3亿元。
同时,银企对接范围持续扩大。两年来,银企对接系统覆盖企业范围由最初的3万户逐步增加至目前的21.4万户。其中,包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4.5万户,近两年新创设的中关村科技型企业5.5万户,文化类企业1.5万户,创业担保贷款重点拓户企业2万户,近三年中标政府采购订单的企业6618户,此外还有2万户企业自主提交的融资需求。
从贷款落地结构来看,中小、科创企业占比较高。北京商报记者获悉,截至目前,在银行已经落地的贷款户数中,中小微企业占比96.4%;从资金投向上看,科创、制造业企业贷款资金占比62.4%;从贷款方式上看,信用贷款占比38%,高于担保类贷款(35%)和抵质押类贷款(23.6%)。
“监管机构与市场金融机构一起联动搭建平台,有利于解决中小微金融服务中的信息差、效率、成本、风险分担等痛点难点问题,提升了中小微企业的金融获得感。”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评价,其中,监管机构通过数据筛查核验,建立精准帮扶企业名单库,提高了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另从贷款结构看,以传统担保等方式难以获得贷款的高新企业、科技型企业、中小企业,通过直通车机制受益匪浅,成为最重要的纾困主体。同时,信用贷款占比最高达到38%,也大大提升了企业贷款获得的便利性和可得性。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同样称,从数据看,系列金融纾困措施确实有力支持了多个重点新兴领域,信贷结构明显优化,取得明显效果。接下来,仍需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小微企业、新兴科创企业能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和创新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持续完善系统功能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央行营业管理部联合相关部门和辖内金融机构,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聚焦受困市场主体,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帮助纾困解难,有力有效支撑稳增长、稳市场主体、稳就业。
例如专项机制上,及时出台《金融支持抗疫纾困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结合北京实际提出14条细化金融措施,推动有关部门出台首贷补贴、担保补助、风险补偿等配套措施,促进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协同发力、助企纾困。
另在银企对接上,央行营业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仍在持续完善系统功能。一方面,依托政务数据,建立优质企业名单筛选机制,会同市人社局筛选形成2万户创新创业市场主体名单,开展“创贷拓户专项行动”。依托北京市金融公共数据专区筛选形成近三年政府采购供应商企业名录,推动“政采贷”业务。
另一方面,也在进一步丰富企业特征标签,完善企业风险画像。依托央行营管部大数据库、北京市金融公共数据专区及政府部门共享名单,给企业打上“特征标签”,便利银行筛选意向企业与轻量的风险评估。
此外,还将强化市区联动,完善银企对接系统企业端服务功能。例如新增“创业担保贷款”“融资进度查询”“外汇衍生品服务”三大功能,覆盖本外币服务,打造银企对接综合服务平台。此外还在开展“点对点”调研,依托银企对接系统,实时接收企业反馈的融资困难与问题建议,掌握小微企业融资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并定向邀请融资困难企业参加专场银企对接会,实现线上线下有机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