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ind
【资料图】
香港万得通讯社综合报道,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上升以及美元大幅升值对美股投资者的影响似乎没有想象中那样严重。美国股市正在震荡反弹,而在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看来,投资者可能忽视了一些预示企业利润衰退的重要迹象。
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首席投资官Lisa Shalett指出,进入第三季度后,一些市场观察人士认为通胀正在见顶,利率从近期的峰值回落,投资者认为美联储可能会逆转其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交易员预计美联储将在2023年降息,股市在相对积极的情绪中反弹。标普500指数自7月初以来上涨了4%。
然而,上周数据显示,美国通胀依然高涨,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升9.1%。该数据引发了债券和货币市场的波动,并重新燃起对美联储更激进加息和经济衰退的担忧。
市场反应显示,美国2年期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加剧,被一些市场观察人士和美联储决策者视为更有用指标的3个月期与10年期美债收益率曲线趋平;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刷新20年来高位;期货市场暗示到2025年美联储可能降息多达90个基点,这表明美国经济可能难以经受住利率不断上升,美联储最终或将被迫再次降息。
Shalett在7月19日一份报告中写道,股票投资者好像不在意这些,在相同的背景下,股市保持相对稳定,继续在三个月的区间内波动,波动率指数仍略高于五年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企业盈利预期仍然强劲,同比增长10%。」
Shalett表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脱节,是因为美股投资者似乎自满地认为,在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企业将能够把不断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以保护利润。
Shalett指出,这种情况似乎不太可能发生。从历史上看,当通胀处于这些水平时,企业利润显著下降。例如,在1980年3月至1982年6月期间,随着美联储大幅加息,通胀率从近15%降至7%左右,企业利润缩水了23%,标普500指数经历了一次熊市,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跌幅接近40%。
Shalett认为,在当前环境下,公司的定价能力可能不足以抵消或盖过成本上涨的影响,尤其是考虑到批发价格的增长速度快于消费者价格。美国6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飙升11.3%,超过CPI涨幅逾2个百分点。此外,她还称,持续的高物价可能会开始侵蚀消费,强势美元可能令美国跨国公司的利润承压,美国在全球的竞争力可能减弱。
Shalett说,最终,考虑到V型复苏的动态,企业利润衰退似乎不可避免。她建议投资者保持警惕,并采取防御性的立场。她表示:「关注企业财报结果和前瞻性指引,考虑将多余的现金配置到美国国债、市政债券和投资级债券,以及国际股票。」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股策略师Mike Wilson在本月稍早的一份报告中同样警告说,即使美国经济躲过衰退,美国股市可能也还是会继续下跌。他对利润率压力将在二季度后有所缓解的预期持怀疑态度。大摩的模型显示未来12个月内发生衰退的概率为36%。
编辑/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