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13日电(王绍绍)近日,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通知。“农村能源转型问题不仅关系到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战略在农村地区的推行,也涉及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在两者之间找到合力,实现协同效益。”清华-BP清洁能源研究与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麻林巍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表示。
《实施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一批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试点,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占农村能源的比重持续提升,农村电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壮大,绿色低碳新模式新业态得到广泛应用,新能源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补充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绿色、多元的农村能源体系加快形成。
麻林巍表示,《实施意见》涵盖了清洁低碳,生态宜居,因地制宜,就近利用,经济可靠,惠民利民等多项原则,最终为了形成绿色、多元的农村能源体系,主要是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构建新能源产业,提升农村电网的水平以及构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并开展了一批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试点工程。
目前,农村的能源供应以散煤、传统薪柴和外购电为主,主要用于炊事和采暖,这也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高碳排放问题,本地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缺乏规模化、现代化的开发利用,麻林巍表示,农村能源的业态主要是以集中式供能为主、传统自给自足为辅,即从外部采购煤炭和电力,加上传统的薪柴利用等,这已经难以满足当下清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那么,如何让农村能源也向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新模式新业态又该怎么建?
在麻林巍看来,农村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首要任务是发展清洁低碳的炊事和采暖的替代能源,其次是发展基于当地资源的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电力,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这样才能系统性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农村的炊事、采暖和电力等多样化的能源需求,需要同时基于多种能源品种和技术来满足,麻林巍举例说,例如生物质能源产品(成型燃料或沼气等)用于炊事和采暖,太阳能用于发电和供热水,热泵用于采暖,风力和水力用于发电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分布式能源和微网的建设,在和主网的联结和协调上,也仍然面临一系列技术和机制上的障碍。”麻林巍认为,即使能够基于当地的资源满足总量的需求,从能源系统安全稳定的角度来说,也必须与主电网做好衔接,通过灵活的电力上传和下载保障良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这就需要有适当规模的储能。
此外,还需要打造政府搭台、多方唱戏的格局,融合当地政策支持、专业公司介入、本地企业发展、农民自发经营等力量,形成多方协作、创新共赢的新型业态,麻林巍表示。
在麻林巍看来,农村能源转型需要全面引入多能融合模式,由当地的专业化公司或合作社来为农业和农民提供就地开发的新能源以及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改变传统的低水平自给自足模式。
多能融合的新能源业态构建,在早期往往面临初投资较大、运行维护成本较高、商业模式不成熟、公众认识不足等问题,在麻林巍看来,要积极探索公私合营的创新模式,将农业、农村的建设与新能源发展相结合,将试点工程与产业培育相结合,将专业化经营与农民自主积极性相结合。
“在城镇化的大潮下,要做好农村能源转型,让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将更多的资金、人才等资源引向农村,尤其是需要创新型、专业化人才的介入,不断吸引高端人才,积极培育本地人才。”麻林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