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作者:罗曼
(相关资料图)
5月15日,港交所正式举行互换通上线仪式,香港政、经两界大佬齐聚金融大会堂,包括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香港财经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等人。
据记者获悉,互换通初期先行开通北向交易,允许香港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投资者通过两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参与内地银行间金融衍生品市场。
欧冠升现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只是开通互换通北向交易,至于何时开通南向交易还需要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需要确保现行所做的事情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然后就会进入第二阶段。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我们会继续加强互联互通,为这个市场带来更多的资产元素和类别。”
“今天互换通北向交易正式上线,象征着两地金融市场融合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首次在金融衍生工具领域引进互联互通,让境外投资者可通过两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合作,参与内地银行间金融衍生品市场。”李家超在会议上表示。
“互换通”上线正式启动5月15日,港交所在金融大会堂举行“互换通”上线仪式,现场齐聚香港政经两界重要人物见证“互换通”上线这一重要时刻。
李家超在会上表示,互换通北向交易将正式上线,象征着两地金融市场融合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首次在金融衍生工具领域引进互联互通安排。互换通与债券通产生协同效应,让境外投资者以方便和安全的渠道,参与在岸人民币利率互换,对接投资者通过衍生品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的需求,提升国家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释放境外投资者投资内地资本市场的潜力。
欧冠升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下一步将与内地监管机构研究在香港推出离岸国债期货,如何为国际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我们不只是希望国际投资者单纯地买卖债券,我们希望他们拥有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更加愿意参与到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中。”
欧冠升告诉记者,对于投资者而言,互换通的启动令人振奋,响应了国际投资者不断增长的对中国境内债券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的要求。同时,互换通进一步丰富了互联互通机制,而这一不断扩展升级的创新机制正在为全球市场带来变革性的影响。“从沪深港通到债券通、ETF通、再到今天的互换通—互联互通已经发展成为支持中国与世界之间双向资本流动的生态圈。”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国家金融改革中,一直发挥着“防火墙”和“试验田”的功能,助力内地金融市场高质量对外开放,为创新发展和联通国际,积累在体制、规范和运作上的经验。
李家超表示,“去年7月4日,我就任行政长官的第四天,港交所将ETF纳入沪深港通,项目开通以来,交易量大幅上升。今年四月北向交易的平均每天交易额达到2.4亿元人民币,比较推出首月上升超过11倍;南向交易的平均每天交易额为19.6亿港元,比较推出首月上升8倍。今年三月,沪深港交易所落实进一步扩大沪深港通合资格证券的范围,包括将符合条件在香港主要上市的海外企业纳入港股通,便利内地和国际投资者开展多元化的全球资产配置,同时有助吸引更多优质的外国企业来港上市,提升香港作为国际融资平台的竞争力。”
进一步提升内地债市对外开放标准据悉,“北向互换通”初期可交易品种为利率互换产品。“北向互换通”利率互换的报价、交易及结算币种为人民币。境外投资者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境外电子交易平台与境内电子交易平台的连接,向境内电子交易平台发送交易指令。“北向互换通”交易在境内电子交易平台达成,交易一经达成即视为交易已完成确认。存续合约的转让应当通过境内电子交易平台开展,中国人民银行另有规定的除外。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北向互换通”的境内投资者应当是具有较强定价、报价和风险管理能力,具备良好国际声誉,具备支持开展“北向互换通”报价交易的业务系统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境内金融机构法人。同时,境内投资者开展“北向互换通”业务前,应当与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境内电子交易平台签署“互换通”报价商协议。
在额度管理方面,为确保市场平稳运行,“北向互换通”充分考虑境外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情况,初期全市场每日交易净限额为200亿元,清算限额为40亿元。未来,可根据市场发展情况适时调整额度并对外公布。
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以来,“债券通”南北向通的先后推出,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随着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扩大、交易活跃度上升,其利用衍生品管理利率风险的需求持续增加。
余伟文表示,内地金融对外开放仍有巨大空间。目前外资持仓只占内地股票市场的4%和债券市场不足3%。开通互换通北向交易,有利于投资者进入在岸利率互换市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他们的对冲效率,这样在市场波动时,可以避免抛售现券,减少市场波动,有利于金融稳定。互换通北向通正是为他们提供一条安全、便利的入市渠道。
“我们也希望扩大债券北向通的投资目标,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全面的资产配置选择。目前,国际投资者以配置利率债为主,外资在境内的固收资产近三分之二集中于国债,信用债的配置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金管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即CMU)将积极配合内地相关部门做好技术准备工作,便利境外投资者通过香港‘一点接入’内地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增持信用债,也进一步提升内地债市对外开放水准。”余伟文称。